[筆記] 2018米亞桑迷途講座

2018米亞桑迷途講座
課程講義
https://drive.google.com/file/d/1r0vLbU4BXLWJAANBp_sVyTA4V88FJjqM/view

Lesson 1 登山計劃書介紹與擬定

登山計畫中,針對長天數特別需要「應變路線、安全評估、應變計畫」

出發前至少:
  1. 下載兩份以上登山紀錄參考(出發前先認真讀過更好)
  2. 手機定位座標、預先下載GPX
  3. 留下行程表和四張照片給留守人
  4. 正確的迷途知識
行程表要有:
  1. 隊伍性質(商業隊或自組隊)
  2. 每日行程與預估時間
  3. 裝備和糧食表
  4. 和留守人事先約定通聯地點和頻率
  5. 山難的預警時間(預備天、緩衝時間,留守人是否知道你的登山習慣和技術)
閱讀紀錄的重點:
  1. 注意年份、季節、天數、人數
  2. 計算每一個主要點之間的行走時間,預估自己的行程時間(Tips: 用日落時間到推自己的時間)
  3. 水源(活水死水,是否有穩定水源)
  4. 特殊地形(碎石坡、下切溪谷、斷崖等)
  5. 特殊地點(岔路、休息點、營地)
  6. 對照地圖走一次
留守人:
  1. 留下行程表
  2. 四張照片(裝備、糧食、穿著、鞋子紋路)
Lesson 2: 認識地圖

*大地基準:WGS84, TWD97, TWD67
TWD97 and 67相差一公里)
*座標格式:經緯度(TM2二度分帶和UTM六度分帶)
*方格座標報讀法:先報X, 再報Y
*畫地圖山水線

Lesson 3: 手機GPS操作

Lesson 4: 迷途自處與野外維生

迷途時該怎麼辦?冷靜!冷靜!再冷靜!保持乾燥,避免失溫!

STOP步驟:
S (stop)-停下來
T (think)-回想來時路,若嘗試找回正路,請留下指向性線索(例糧食的包裝袋並簽名,讓搜救可以確認曾經在這邊待過)
O (no river/observe)-不要下溪,可以的話上稜線/觀察周邊地形
P (position&plan)-擬定計畫(每天都把糧食分成三天份),原地待援,大樹維生

野外求生 vs 野外維生
求生:找水、找食物、搭掩蔽物、做陷阱、生火等。(待援時建議不要做!)
維生:停留原地待援、保持體溫、保留體力。

333原則:失溫3小時、沒有水3天、沒有食物3週。

小背包需要裝什麼:
食:食物、水
衣:保暖衣、保暖帽、雨衣褲
住:大塑膠袋
行:地圖、指北針、GPS、頭燈
哨子、麥克筆、打火機

144.430酒鬼頻道(這個頻道很多人用,可求援)

Lesson 5: 失溫的預防與處置

熱的傳播:
  1. 蒸散(流汗,熱能被帶走)、
  2. 傳導(在雪地上熱被吸走)、
  3. 對流(風寒效應)、
  4. 輻射(體熱無時無刻都會發散)

喪失溫度最快的兩個地方:頭部(這邊的保暖常被忽略),核心。
不是衣服帶來溫度,衣服是保持溫度。

如何判斷失溫:
輕微發抖>嚴重發抖>身體功能下降,不停發抖,反應遲鈍>意識模糊,停止發抖

造成失溫的原因:
  1. 輕忽、大意(如果已經在發抖,就要注意。流汗過多要記得換衣服)
  2. 風寒效應(風速越強,體感溫度越低)
  3. 水寒效應(流汗時,水也會把溫度帶走)
  4. 錯誤的服裝搭配(例如棉質衣服、牛仔褲。要適時穿脫衣服)
  5. 壞天氣仍堅持攻頂
如何預防:
  1. 隨時保持身體乾燥(適時穿脫衣服、避免過度流汗)
  2. 補充水分(水是調節體溫的重要工具,如果喝水太少,導致血漿濃度太高,流速慢)
  3. 補充熱量
  4. 隨時注意(自產熱很慢,所以一休息就穿衣服、開始發抖就是警訊)

處置方式:
假設場景-稜線上、風大、下雨,天幕可能搭不起來:天幕打開,夥伴直接圍在一起聚熱,坐在天幕下,天幕的布要記得壓在屁股下,避免飛走)
  1. 安全第一(先注意自己,不要增加失溫的人)
  2. 阻斷熱的流失(天幕、緊急避難帳、大垃圾袋、背包套、避難毯、露宿袋等)
  3. 主動體外回溫(換濕衣服、喝熱水、補充食物、外部加溫,抱熱水瓶放在腋下/頸邊,記得套襪子或頭巾避免燙傷)

嚴重失溫的包裹(記得隔絕地氣、水氣):
  1. 保暖衣物
  2. 塑膠袋
  3. 水瓶
  4. 睡袋
  5. 外帳










留言

熱門文章